长江中下游干流岸线演变过程及保护修复对策

2020-06-16

针对长江岸线污染、硬化以及河漫滩萎缩退化等问题,项目四王洪铸研究团队反演了长江岸线河漫滩及其附近地区生态环境近40年演变过程,评价了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脆弱性,阐明了岸线演变驱动长江江豚种群濒危的机制,明确了岸线的关键生境;定量了不同江段入江面源污染现状和趋势以及不同植被和土地类型的污染拦截效率。据此,提出了两个保护修复建议:第一,针对堤内岸线(河漫滩),提出了以长江江豚物种保护作为长江岸线保护的目标,提出围绕两个主要通江湖泊河口区建设保护区带、在荆江故道群建设长江中游故道群湿地国家公园和拆除长江子堤恢复洲滩的建议;第二,针对岸外陆向缓冲带,提出了以拦截75%的面源污染为目标,建设宽约1km陆向缓冲带的建议。

两项建议即将提交有关部门,为长江岸线保护修复提供定量科技支撑。研究团队同时推动长江岸线河漫滩面积和质量的数据每年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渔业生态环境公报》发布,并按照生境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稳定性保护原则,开展了安庆江豚保护区规划,恢复生态岸线至70%以上。


附件: